企业转型升级如何整合创新文化?

发布时间:2022-09-15


为什么要进行企业文化转型

一、为什么要进行转型升级?

从本质上说,企业转型升级是一种战略型升级,其背后是全球经济格局和中国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

这里面既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深刻变化,更有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工业4.0智能技术等的强力驱动。

企业作为最具活力的社会经济组织,其运营管理是与一定的技术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

人类社会迄今为止一共经历过三次工业革命,并且第四次革命正在呼啸而来,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全面冲击。

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

十八世纪从英国发起的工业革命是人类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械为标志,开创了工厂制代替手工工场、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落后的生产方式逐步被淘汰。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崛起,工业总产值开始超越农业总产值,这是一场在资本主义国家影响最深远和最长久的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化

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

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

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工业4.0”概念的提出,以人工智能、物联网、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等为标志,这不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延续,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而是一场正在进行的系统性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规模极大、范围极广,将引发经济、社会和文化多个领域的变革,特别是对经济、企业、政府、国家、社会及个人来说,其影响非比寻常。

美国著名管理咨询大师拉姆·查兰认为,最大规模的全球经济格局重构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汹涌澎湃的变革时代,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除去转型之外别无选择。


二、如何进行战略转型和文化转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不仅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而且赶上了经济全球化的快车道。

经济全球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一枚“双刃剑”,它一方面可以推动国内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整合资源、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在全球化竞争过程中被竞争对手整合掉,从而丧失自有的资本、人力和技术资源。

这也是经济领域的“马太效应”,让穷者愈穷,富者愈富。但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却让中国成为在全球化竞争中为数不多的获益者。这也是中国逐步走向大国崛起之路的重要经济推动力量。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着极其重大的变化。

国家要转型,政府要转型,行业要转型,企业要转型,乃至个人也要转型。往哪里转才有出路,怎么转才能成功?

这是中外共同面临的最大挑战,特别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走向国际化、参与国际竞争的最佳机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中国企业管理者们,必须要对转型升级从战略上、文化上做好功课。

企业转型升级既离不开战略思路的转型、领导能力的转型、组织体制的转型,更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整合提升。

“创新驱动、文化引领”,变革企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给企业注入新的文化基因和文化活力,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三、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有哪些?

在这样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企业该如何转型升级?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提出:“我们无法左右变革,我们只能走在变革的前头”。

企业必须要走一条主动变革、自觉变革之路。

企业转型升级,没有一个一蹴而就的解决方案。

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转型升级的动机和目的也会不同。

对于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转型升级而言,需要把握哪些关键要素呢?

1.战略思路转型:“跳出企业看行业”,“跳出当前看长远”

“摈弃旧观念,开拓新思路”。企业转型,首先要跳出企业、站在行业,思考企业发展问题。

同时,要分析和把握长远趋势和长期利益,从外部市场出发,从未来产业格局出发,思考和制定企业未来战略选择。这里必须突破现有能力及竞争优势的束缚,以不断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重点。

在明确战略方向以及战略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就必须强化执行,没有执行,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水中望月。

在执行中,必须激发文化的力量,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破固有思维,理解并认同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

2.领导能力转型:树立“全球化、多元化思维”,提升多元化能力

企业领导能力是企业决胜的关键。

成功的企业领导者,必须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领导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树立“全球化、多元化思维”,能够以全球化的视角,了知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因素以及商业运作规则,提高多元化领导能力。

主要包括:

迅速精准的把握市场趋势;

制定务实可行的战略愿景;

构建执行有力的管理团队;

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3.组织体制转型:建立灵活高效的组织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必须根据战略创新需要,建立灵活高效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最大程度上发挥各种资源能力,优化资源配置。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组织转型:

第一是权力分配,即哪些问题需要决策,由谁决策,以及决策依据,如何决策?

第二是资源配置,即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等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以及资金管理等。

第三是行为方式,即工作态度、行为习惯以及人际关系处理原则等。

三、企业文化整合创新如何操作?

企业转型升级,战略是方向,文化是动力。

如果战略转型没有文化整合相匹配,那么企业转型升级必然是软弱无力的,甚至是徒劳无功的。

从企业文化的本质上说,企业是一个“人”的聚合体,准确的说是“企业人”的聚合体。如果企业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没有相应的转型升级,那么企业转型升级就陷入了“见物不见人”的境地。

从企业文化整合创新的操作路径来说,需要要从价值理念、行为方式、制度机制和品牌形象四个方面共同推进。

1.价值理念整合:从利益驱动转向人本驱动

价值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在一些企业中,虽然标榜价值观是围绕“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但是潜意识还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所谓“第一桶金”、“资本原罪说”、“市场就是战场”等等,都是为此开脱。

企业价值理念的整合,需要从企业的经营哲学、义利观念、价值标准等方面做深层次的解构,真正把人放在第一位,变利益驱动为人本驱动,才能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2.行为方式整合:从经济人格转向社会人格

企业倡导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风向标。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企业人不仅是“经济人格”,更是“社会人格”。如果说通过劳动获取经济报酬是企业人的最低需求的话,那么通过劳动得到企业、社会以及相关人际关系中的尊重和认可,是企业人行为动机和目的的必然选择。

企业行为方式的整合,需要从“人性假说”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设计,无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之争,还是对“经济人”还是“社会人”的判定,都需要从企业与企业人的互动关系中,倡导人的积极意识、主动意识,激发员工的智慧和潜能,追求“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行为方式。

3.制度机制整合:从权力导向转向市场导向

制度和机制,是企业运作的基础。文化管理,离不开制度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机制,是提升企业经管管理水平的基本途径。

由于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人们习惯于崇拜权力、敬畏权力、服从权力,从而导致一些企业制度偏重于“管人”、“约束人”。

据调查,许多企业存在激励制度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到位的问题,这值得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警醒。

制度机制的整合,需要摈弃“官本位”的思想,以及“既找市场、又找市长”的思维定势,真正面向市场,面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确立企业靠市场生存而不是靠政府恩惠的制度规则,才能从根本上激发企业活力。

4.品牌形象整合:从市场竞争转向价值共赢

企业品牌是市场竞争的优势所在,更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或无形资本。

在市场经济条件中,企业竞争不单是产品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更是企业品牌的竞争。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但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而是共存共荣,价值共赢或多赢。不正当竞争或恶性竞争,都是市场经济发展所不容的,也是世界各国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的立法意图所在。

品牌形象整合,需要从提高市场竞争优势的角度进行整合规划,更需要从提升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的角度进行长远设计。

特别是需要立足于企业产品或服务与消费者、社会公众以及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关系,构建具有生机和活力的企业生态,打造“企业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

/袁恒常



客服咨询 在线留言

资讯热线

400-969-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