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没化,企业文化怎么会有力量?

发布时间:2023-01-15

有文没化,企业文化怎么会有力量?

作者:孙海蓝


  前几天刷视频看的杭州一个新闻:快递小哥阳了,免费领取一杯爱心梨汤,视频中仍在咳嗽的外卖小哥2次拿起爱心梨汤哭了,因为纸条上写着一句非常温暖的话:只要心中有暖,又何惧风雨荒凉。无论是外卖小哥还是快递小哥还是保洁大姐,只要你阳了仍旧咳嗽都可以随时去取一杯爱心梨汤,看了这个新闻真为杭州这个温暖的动作点赞:这就是人心。采访中外卖小哥含泪说:让我感觉到我在这个城市不是一个人在打拼,还有整个城市的人在温暖着我,记住这个世界对我的不离不弃……


无独有偶,疫情放开之后,苏州的做法也值得点赞,苏州把一些核酸点改成了便民看病买药服务点,获得网友一片点赞,我想这就是人心。

由此,我想到了企业文化,为什么有的企业文化会有2张皮现象?从笔者咨询的文化案例来看,往往存在的现象有以下:


有的企业文化文化口号打造的很好,目视文化营造的有氛围,但是真的和他们的人打交道下来,发现说的和做的是两码事,吆喝的多,落地的少,关注KPI的多,关注人心的少,内部勾心斗角的多,真正协同作战的少,甚至辅导一家企业,有一个高官私下告诉我:我们的文化其实只有老板自己认可,很多人并不认可……


笔者见过一家企业文化的样子,各部门一起开会,遇到问题大家都不想承担责任,都在踢皮球要么就是躲猫猫,最后答案就是归于疫情,找客观原因,和辅导企业一些高管熟了:他们偷偷告诉我:老师别当真,混江湖,差不多就行了,文化能当饭吃?更有甚者,你前面辅导,有人就在后面拆台,这种现象太多了,所以这样的企业一种结果就是大家都在演戏,演技好的就多表演,演技差的就“少莱惹我”各自安好就是最好的文化。


真正走入一家企业,打入内部之后,发现人心隔肚皮,而要做好企业文化,人心就是最大的红利,这么多年也遇到一些非常优秀的企业,帮助他们之所以能把文化落地还接地气,很大程度都跟老板的重视和组织的协同有很大的关系。


老板再重视,组织不给力,老板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奈,抓KPI去了,只要业绩好,一切的问题都可以掩盖起来,但是如果市场业绩差,勒紧裤腰过日子的时候,你会发现问题堆积如山,最大的问题就是组织的内耗,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就是不配合,企业内部的任督二脉没有打通,大家对待文化的立场各不相同,很多高管对于文化嗤之以鼻,觉得搞这些虚不啦叽的东西干嘛,还不如正八经的搞点KPI,这才是正事,甚至有很多人的思维就是停留在文化不就是搞活动?没事找点事干,沟通好表面会配合一些,沟通不好,直接就是你走的独木桥,我走我的阳关道,表面认同,实际上就是不行动,组织的行为是这样,大家可想而知,人心如何统一?


类似这种企业的模式,基本都是停留在文化表层,并没有深入人心,所谓感动自己的也就是组织文化的那帮人或者分管文化的组织部门,上下并没有同欲,所以对文化的认同度并不高,最本质的根源就是没有入心和走心。


我们常说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心治,得人心者得天下,笔者辅导的企业案例中,老板倡导家文化,销售团队回来开会入住的酒店,文化部门都会安排放上水果和问候的小卡片,用这样的方式欢迎他们回家,无论是家书还是孝亲鞋(孝金),还是爱心帮扶,包括活力健身打卡都让员工感受到他们在这家企业的归属感。

想起了顺丰的案例:顺丰小哥被打,老板王卫说我如果不处理这件事我就不配当顺丰老

大,年会的时候邀请被打的小哥一起来撞钟,给了小哥满满的归属感,老东家海尔的星光大道,以员工命名的各种五小成果,以创客命名的各种激励,让员工都有满满的荣誉感,笔者到一家烟草企业,在食堂里发现他们的孕妇桌、靠椅背,都非常让人的暖心。汕头一家企业的生日面,祝福墙都让员工心里暖暖的,感受到充分的被尊重和认可。一家矿产企业的理念至今过目不忘,都是我上课的案例:你是孩子天,天在儿女欢,你是妻子山,山在福无边……看到这些安全理念,太走心了,不用说就能让员工直抵内心,为了小家也要做好安全,感受到公司是对他们的好,因为真正走心的文化一定是利他思维的,所谓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所以让员工感受到文化的文化一定是有温度的文化,因为文化还有一种能力:以情化心的能力,如果文化不走心,不入心,员工的情感体验就不会被激发,看到的都是表象,要么冷漠,要么无视,要么感觉和我无关……

文化做的好的企业都是相似的,都是关注人心红利。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他人的善意。同样文化的本意也是激发员工的善意,知行合一,和企业倡导的氛围、言行、思想保持一致,所以为什么优秀的企业出来的人你会感觉他们身上有相同的味道和感觉?比如军队文化,退伍不褪色,走到哪里都彰显军人气质和担当,这种气质是修炼到骨子里去的。


2023年来了,愿我们的企业文化工作者多去推动人心工程,打通企业的任督二脉,让企业文化真正获得人心红利,打造一个梦、一场仗、一群人、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



客服咨询 在线留言

资讯热线

400-969-0198